— 第一系列 —
点击数:934 时间:2024-12-30
当三江源、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青海经验”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典范,当我省在全国率先建设国家公园示范省并启动三年行动计划时,青海已成为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并肩负起为我国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创经验、立示范的时代使命。看今朝,建设国家公园示范省是青海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的重大举措,是深入贯彻“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和不断深化“三个最大”省情认识的具体实践,青海正以国家公园品牌打响全国走向世界。推进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于高质量发展的青海,又将是一次全新的出发,须以敢为人先的创新之举,实现在无中生“有”,在有中创“优”。
如何顺应时代发展“迎考闯关”,在正式启动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之前,我省就把整合优化自然保护地作为建设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的基础保障和有力举措,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北规划设计院和青海省林草规划院的技术支持下,于2019年3月在全国率先启动自然保护地调查评估,在一项项大胆的创新实践中推动各项工作,对全省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青海在全国率先推进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就是要为全国传递“青海经验”、贡献“青海力量”。
所以青海要对自然资源、资产、景观、遗迹,包括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等进行全面的整合、汇编、更新,进而形成自然保护地评估基础。但对于青海,积极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无前例可鉴、无经验可循,且时间紧迫。
工作启动后,调查组全力以赴,按柴达木、祁连山、青海湖片区,玉树、果洛、黄南片区,海南、海东、西宁片区,分三个阶段按流程开展自然保护地野外摸底调查工作。这是一次深层次的,对我省各类自然保护地进行统一归纳、统一评估,并统一资料整理和细节的调查,历时3个月之久,终于在2019年6月完成了《青海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总体方案》中明确的自然保护地、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世界自然遗迹等专类保护地调查评估工作,全面摸清了全省自然保护地“家底”,目前这项工作得到了国家相关部委的高度赞扬。
付出必有回报、耕耘必带收获。当调查队成员用双脚丈量辽阔的青海大地,我省的自然资源、自然植被、自然景观、自然遗迹、珍稀野生动物等“本底”被全部厘清,全省现有各自然保护地历史沿革、保护及管理建设现状、主要保护对象及范围内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等情况被全部摸清,这就为我省建设国家公园示范省筑牢了基中之基。这项工作谈何容易,开展整合优化自然保护地工作,必将经历摸底调查、分析评估、整合优化等阶段。摸清全省自然“家底”只是整合优化自然地、建设国家公园示范省的首要基础,必须要把调查结果充分转化于实践,我省依据量化评估指标和标准化指数,对青海全域自然生态资源要素和现有自然保护地体系进行了全面系统分析评估,为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和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规划建设奠定坚实的科学基础。
目前,通过对系统梳理分析评估,已确定了全省优先保护的重要自然生态资源要素,有效识别出全省重要自然生态空间、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及其重点保护对象,并对其代表性、保护价值进行了科学评估。同时,通过顶层设计,初步确定了宜设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自然公园的区域范围,为自然保护地的分级、归类等提供了指导性科学依据。并通过对现有自然保护地及体系空间分布格局等进行全面系统评估后,已精准掌握了现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及体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现有自然保护地整合、归并、优化等提供系统性科学依据。在此过程中,还通过全域重要自然生态地理要素与现有自然保护地矢量数据叠加,准确识别了现有自然保护地体系的保护空缺区域,并通过价值评估,提出了其纳入自然保护地体系的范围和拟建自然保护地的类型、级别及主要保护对象的意见,为自然保护地体系完善和实现“应保尽保”提供了理论性科学依据。
在分析评估工作的支撑下,已完成《青海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初稿)》的编制工作,目前正在征求意见。在此期间,我省还对全省自然保护地的范围边界及内部相关村镇、基本农田、集中连片耕地等进行优化和大量数据处理工作,初步完成了现有自然保护地的范围及功能分区优化调整。在扎实有效的行动中一步步推动工作落实,以建设国家公园示范省为目标,青海省已初步形成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自然公园为补充的新型自然保护地体系。
彰显绿水青山之大颜值和金山银山之大价值,青海将在建设国家公园示范省的坚定步伐中,成为美丽中国的亮丽名片。(记者宋明慧)。
本文来源:yy易游体育全站app下载安装-www.shenzhusho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