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系列 —
点击数:981 时间:2024-11-18
绿水青山共为邻——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40年改革发展掠影10月的内蒙古大兴安岭层林尽染,秋色正浓。清冽的河水,酸甜的野果,可爱的小动物,漫山遍野的山花香草……置身其间,仿佛走进了童话世界。
这里,是静谧与生机的完美融合。这里,是许多人心目中梦寐以求的诗和远方。3年前,来到这里,你还能听到“顺山倒”的伐木号子和轰鸣的油锯声,你还能看到堆满原木的贮木场和一辆辆运材车从身边疾驰而过……可是从这一天开始——2015年的4月1日,这里的一切都发生了巨变。从这一天起,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正式“挂斧停锯”,伐木工人变身“森林卫士”,开启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热闹了60多年的大山瞬间回归了宁静。
如今,守护这片大森林,成了这片热土全部的内涵。这一年,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写下了改革划时代意义的精彩一笔“天下之治,有因有革,期于趋时适治。”2015年2月,国家林业局下发《关于扎实做好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工作的通知》,从2015年4月1日起,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
2015年3月31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在根河林业局乌力库玛林场517工队,举行了庄严的停伐仪式。随着根河林业局伐木工王铁昌喊出他伐木生涯中最后一声号子,一棵落叶松轰然倒下。从这一刻起,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告别了63年木材采伐历史,正式“挂斧停锯”,走进了以生态修复和建设为主的新时代。
改革步伐势不可挡,但向前一迈就会遇到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停伐后效益从哪儿来?人员怎么安置?林区的出路在何方?仅仅用了3年,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就交上了一份奋进改革的答卷。抓住生态旅游这个亮点,将发展森林旅游业作为富民产业,依托现有的9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2个国家湿地公园,以及林区厚重的森林、历史、民族文化,着力打造生态旅游产业。制定了《林区旅游十三五规划》《林区旅游业发展指导意见》《林业产业转型发展规划》《林下经济发展指导意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推进、高效能运行。
截止2017年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资金13亿元,先后打造了1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3个4A级旅游景区、2个3A级旅游景区。2015-2017年林区累计旅游直接收入4.1亿元。把林下经济作为转型发展、富民增收的重要产业,摸清底数,有序开发。
创建“三品一标”,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打造食药“绿色品牌”“森林品牌”。抓住种苗绿化这个突破点,打造国家重要木材战略储备区。依托现有苗圃和种苗基地,注重培育本土优质种苗、珍贵树种和优质大径级材。成立专业化公司,积极参加国家国土绿化,承接绿化、生态修复等项目工程,将专业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
积极争取将林区和林业碳汇纳入国家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探索建立森林生态效益市场化机制、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2017年,绰尔林业局与浙江华衍投资管理公司成功进行两笔总金额为120万元的林业碳汇交易项目,这是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第一笔林业碳汇交易,标志着生态效益已经转化为经济效益,绿水青山真正变为金山银山。
如今,林区以旅游为主线,带动林下经济、特色种养殖、经济林、碳汇等绿色产业的“1+N”全新转型思路已经形成。7月7日,在那棵最后伐倒的落叶松旁,记者见到了当年伐倒这棵树的王铁昌,他现在是森林经营处003小队的一员,这位曾经的“万米伐木手”如今成了“万亩种树人”。“我们队主要负责林下卫生、补植补造、栽树抚育等工作。
林区的工作是随着季节变化安排的,像现在这个季节,正是我们刨坑植树的时候,我们小队16个人一年负责1万多亩林区的补植补造。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维护好这片大森林,把以前采伐的树再给它全部种回来!”今年50岁的王铁昌说。2017年2月20日,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正式成立。
这是全国首家重点国有林管理机构,标志着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改革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它也预示着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踏上了生态文明复兴之路。这些年,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改革向前的步伐从未停止过“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从以木材生产为主转向以林业生态保护建设为主的艰辛探索过程中,攻坚克难、锐意改革贯穿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40年改革发展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木材产量始终保持在高位运行。截止到2015年全面停伐,林区累计为国家提供木材2亿多立方米、上缴利税200多亿元。
1988年,19岁的王铁昌接过父亲手中的油锯走进林区,而此时正是林区最艰难的时候。在1978年至1998年的20年间,林区木材年产量为380万立方米以上,甚至曾一度达到500万立方米。
在创造了“大木头”经济辉煌的同时,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期,由于长期的高强度采伐,使林区可采资源快速减少,森林资源“入不敷出”现象愈发明显,企业经济流动性减弱、发生滞胀,国有林区陷入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两危”局面。危机往往蕴藏着新的机遇。为摆脱困境,林区坚持“以营林为基础”的原则,将保护现有森林资源、发展森林资源放在首位,以挖掘内部潜力、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前提,稳妥地搞好林区生产建设,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与此同时,林区适时开展了“林区经济再认识”讨论活动、“战胜两危,兴林富民”献计献策大讨论等。
结合林区改革开放实际,把解决单一木材生产、单一全民所有制、单一计划经济模式,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作为主攻方向;把调整林区产业结构,促进林业经济发展,实现木材生产、林产工业、多种经营“三足鼎立”作为新的发展方向,从1990年起,逐步实现了更新跟上采伐的良性循环,林产工业和木材综合利用得到了长足发展。1998年开始,国家开始实施天保工程,最大限度地发挥林业在改善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已上升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林业的首要需求。从此时起,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木材产量由过去的380.6万立方米减少到229.6万立方米。
2011年,国家启动了二期天保工程,林区的改革动力得到进一步释放,木材产量由229.6万减少到110万立方米,为森林的休养生息进一步提供了政策保障。“天保工程”实施以来的20年间,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累计完成人工造林266.7万亩,森林抚育6953万亩,补植补造177.5万亩,有效管护林地14497.38万亩,为林业永续发展、生态和谐作出了突出贡献。
天保工程实施以来的20年间,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有林地面积、活立木总蓄积、森林覆盖率分别由开发初期的637万公顷、6.6亿立方米、60.1%,提高到目前的827万公顷、9.49亿立方米和77.44%。“天保工程”给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生态建设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40年来,林区为了探索出一条在保护中建设、建设中发展、发展中保护的绿色发展之路,先后进行了承包经营、抓大放小、减员增效、“二次创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剥离办社会职能、辅业改制、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等涉及体制机制、影响深远的改革,实现了以木材生产为主向林业生态保护建设为主的根本性转变,进行了一系列富有开创性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40年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始终以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干部职工“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2014年,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将棚户区改造任务作为“一号民生工程”,举全局之力,重点部署、重点督办、重点推进,一场棚改“攻坚战”在10.67万平方公里的林海打响。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开发建设初期,由于地处偏远,加之国家投资不足,林区当时的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低。
棚改之前,许多职工一直住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自建公助”的板夹泥房屋中,房屋阴暗狭窄,透风露雨。从2008年初开始,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筹措1000多万元建设资金,在得尔布耳、金河等林业局进行了棚户区改造工程试点。2008年第四季度,国家启动了东北四大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工程。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抓住国家政策机遇,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全面启动棚户区改造工程和生态移居工程,将124个建制林场的居民整合撤并,对保留居民的36个中心林场进行标准化建设,5.22万户生活在森林腹地的职工居民搬出大山,圆了安居梦。棚户区改造不仅改善了林区广大职工群众居住条件,同时,深山远山搬迁扩大了林区腹地无人区面积,减少了森林腹地的人为干扰和火灾隐患,降低了森林资源管护成本,森林资源生活消耗大幅降低,恢复造林地8.4万多亩,生态安全得到了进一步保障。
据统计,目前已有16万户林业职工因棚改工程受益。这其中的每一个家庭,都对应着林区职工群众幸福“图谱”中的一个坐标,织就了覆盖林海的民生网。改革开放以来,走过“两危”困局,在职工工资收入基数较低的情况下,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一直坚持持续为职工增长工资。自2011年开始,林区连续8年为职工增加工资,如今,职工人年均工资已突破了5万元。
与工资增长同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完善。林区职工社会保障体系全面理顺,五项保险全面启动,按国家政策实现属地参统。
由于体制问题形成的国家对林业职工社会保障方面的历史欠账问题,开始从政策层面逐步得以彻底解决。进一步加大职工扶贫帮困力度,仅“十二五”期间,林区就发放帮扶贷款4208万元,争取青年创业基金77万元,扶持4820户职工群众发展家庭经济;发放大病救助款240万元、送温暖资金6324万元、金秋助学资金1700万元,实现了帮扶工作的全时段覆盖。
工资增长、保障完善、帮扶有力,务林人将目光转向建设更加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自2009年开始,社会主义新林区建设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各地全面展开。如今,走进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水泥路纵横交错,一座座装饰一新的管护站新颖别致,一幢幢造型独特的楼房有序排开,一张张笑脸印证着万顷林海的和谐幸福。
一个资源增长、生态良好、林业增效、职工增收、社会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林区正呈现在世人面前。40年的时间,对于这片森林来说,不过是弹指一挥。对于守护、经营这片森林的人来说,却是半个世纪的风雨兼程。
如今改革的浪潮还在继续向前奔涌,大兴安岭在未来还会出现新的变化。站在新时代新起点上,这片森林向前迈出的改革步伐将更加自信、更加坚实。(记者张俊在蔡冬梅高慧李卓)。
本文来源:yy易游体育全站app下载安装-www.shenzhushou.com